台灣喪禮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台灣喪禮 來源 陽明工商

一、喪禮的起源

距離現在二萬年前的舊石器石代晚期的山頂洞人,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在 那時已經開始有墓葬的儀式,『他們在死者周圍撒上赤鐵礦石、礦粉』(註三), 透過這樣喪葬的儀式過程,重新給予死者新的生命,或是引領靈魂到另一個世界 去。而在新石器時代的人們幾乎都採用土葬,『這說明了入土為安的喪葬思想已 經有深遠的悠久歷史』(註四), 而 且 這 種思想也早已深烙在人的心中。「對死者 的屍體進行掩埋的行為,是人類對於親族觀念已達到理性的階段」(註五), 因 為 不 忍 心 見 到死者的屍體在荒郊野外,任憑腐爛及受牲畜鳥獸啄食,這時就可以看

出,其實孝道跟親情倫理在那時候就已經趨近文明理性的階段了。在早期社會中 的喪禮,土喪是為了避免屍體受到野獸啃食而處理的方式,對於屍體處理的方法 有多種,隨著人類智能的增長,在靈魂觀念與喪禮結合後,認為死後的靈魂雖然 離開身體,但還是有可能再回到肉體而復活,就像是木乃伊依樣。因此必須把死 者的肉體作完善的保存。而在靈魂不滅的思想中,認為死者靈魂仍然存在於人世 間,即使死者無法復活,後輩也應該善待死者的遺體,也希望因此可以得到死者 的福報,早期的喪禮就在靈魂不死的觀念下所演繹出屍體保護的行為。

二、喪禮的定義

「喪禮」,就是在人往生後,家屬為了送死者最後一程,所辦的一種儀式。生與 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尤其是「死」,因為它是人生的終點,也是生命的 盡頭,所以民間習俗中也特別重視,因而有喪禮的出現。常聽別人說:「人死為 大,葬之以禮」,這句話也成為後人辦理喪事的原則。

三、台灣喪禮

在一般人心中,死亡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所以死亡從古至今都是大家避開的話 題。但事實上,死亡也算是生命整體的一部分,就像出生一樣自然,而也是每個 人必須走過的歷程,不論是貧賤富貴、美醜善惡,那都是每個人生命的終點。

台灣人對於死亡的觀念是靈魂不滅,大多數的人認為人本是肉體和靈魂的結合。 而死亡,肉體會被埋葬,靈魂就會離開身體,在宇宙之間求存。同時,也會保護 自己的子孫,庇佑他們,讓他們的生活能過的平安、安穩。所以,在生前,子孫 應該盡孝;死後,子孫也應該按照節日來祭祀。

台灣人的喪禮,死者家屬必須穿著全身黑衣,而兒子媳婦還有長孫都要披麻帶 孝,且頭上戴的是一種用草編織而成的帽子,而已婚女兒頭上戴的則是一種以草 為繩編織而成的帽子,未婚的則和媳婦穿的是一樣的。而其他的親戚家屬們所穿 的、戴的、還有顏色之分,而顏色又有地區之分。而每到晚上要睡覺時,都會有 一個人來顧守靈堂,而其他人先去睡,然後幾小時後換人輪流守,這樣大家都能 有足夠的睡眠才不會太累,隔天也才會有精神。

民間習俗中,喪禮一向都是很繁複但很莊嚴,而且每個宗教對於死亡也都有不一 樣觀點,當然喪禮的處理方式也就不盡相同。在台灣,許多宗教的喪禮儀式幾乎 都可以看得到,但大部分都是採用道教或佛教的儀式比較多,因為道教和佛教在 台灣普遍盛行,而且這兩個宗教也比較貼近於台灣人的思維。

佛教-認為死並不可怕,而死亡正是輪迴的開始,也是一種解脫的方式,因此佛 教對於喪禮的主張是以簡單隆重即可,遺體最好是採用火化,不僅可以避免親人 的肉體被鳥獸啃食,也能落實環保的觀念。道教-是我國傳統的宗教,但也融合 了一些民間習俗的喪葬儀式,比起佛教,道教是比較繁複些,但對於遺體的處理 方式,也是跟佛教一樣,都認為應火化較好。

閱讀 1595 次數
此分類更多內容: « 優質化韓國喪禮 日本喪禮 »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