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大家一直避而不談的話題,即使到了科技昌明的現代,殯葬問題之所以複雜,主要是因為牽涉到國人的傳統禮俗與忌諱,使得不論是政府或是民眾,面對殯葬設施的議題時總是採取迴避的態度。因此我們仍生活在「拒絕死亡的社會」中。然而不可否認的生命有起源也有終點,沒有人可以出生而不必死亡。但前瞻21世紀,臺灣地區成為少子高齡化社會,除了老人養護照顧之外,另外最迫切的就是決策者與國人都必須建立「計畫死亡」的新觀念,來面對高齡化社會所帶來歷史上從未出現的新挑戰。根據學者的研究,1999年以後,臺灣高齡人口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而且每年往生者的數目也逐年增加。
例如,1999年臺灣地區往生者的數目為十二萬人左右,估計2010年將增加約17萬人,成長率每年為1。68%面對如此龐大的高齡往生人口,如何做好21世紀優質化的殯葬文化與殯葬服務,的確是箇重大的挑戰。故如何培養國人正確的死亡觀念,讓國人建立正確合理的生死觀,理性的認知,認識生命中的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必然的過程,將死視為生的一環,不以生喜,不以死悲,轉化殯葬不是消災解厄的消極作為,而是生命自然完成的積極作為。不過上述的理想如果沒有高品質、人性化的殯葬文化,人生想要畫上圓滿的句點是不可能的。所以殯葬設施正是為滿足人生最後一個階段的需求而設置的設施,如何完成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可從規劃完善的週邊設施,透過文化涵養,因勢利導,政府吸取先進國家的往生服務經驗,融合民族習慣,研定一套完善的殯葬設施與服務法規,才能創造真正屬於現代社會的優質殯葬文化。
西歐英、德、荷、法、日等國之殯葬設施,雖然他們的風土民情與我國不同,地理環境亦有所差異,但其喪葬設施與管理制度深具現代化與科學化的特性,可提供我國借鏡之處甚多。對今後規劃研擬現代化墓政政策及推動各項改善喪葬設施計畫,可以有很大的助益。故下文也節錄一些國家的殯葬設施服務,提供參考。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