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喪葬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臺灣喪葬 臺灣喪葬

臺灣喪葬於臺灣不只是一種喪禮儀式,在民間亦演變成相當重要民俗文化。都市化程度極高的臺灣各大城市,喪葬殯儀即使簡化,仍為人們所重視。不僅於此,臺灣喪葬於臺灣的生命教育課程中,亦為相當重要一環。臺灣喪葬民俗除了深受漢人所傳佛教、道教及儒學影響外,部分儀式或祭典也揉和平埔族的巫術文化,因此該民俗呈現出相當具特色。除此之外,因地區不同所衍生的臺灣喪葬習俗和禁忌、例如牽亡、入殮、封釘、撿骨、對年、合爐、觀落陰、電子花車、五子哭墓、孝女白琴等等習俗都為他地少見。

 

台灣喪禮流程

 

臺灣大都市與鄉下舉辦喪事有些許差異,鄉下人為親友舉辦喪事大部份都是左鄰右舍互相幫忙聯絡道士或和尚、金紙店、喪葬用品店、棺木店和向官吏與民意代表要輓聯等等。都市由於工商社會繁忙,都市人為親友舉辦喪事大部份委託生命禮儀公司(早期在臺灣被稱為葬儀社),這些生命禮儀公司會派遣禮儀師將往生者往生當日到安葬的全部流程都協助且處理圓滿。台灣社會已都市化,家屬委由禮儀公司專業處理已成常態,若因部分鄉下親友要求而加入傳統葬儀社的處理方式,只是使往生者家屬更加勞累。

都市人辦喪事也因為生活做習與鄉下人不同,而有些許差異。鄉下人捧飯都必需在日落之前,而都市人有的因為上班的關係,晚上七八點才捧飯。鄉下人辦喪事的紙錢灰燼,要拿到河邊去丟,都市人只能裝在垃圾袋裡當做一般垃圾處理。鄉下人的房子大部份都是三合院或四合院且在一樓,所以都租冰櫃將遺體暫時冰存在家中,都市人由於電梯大樓或公寓的小電梯不方便運送遺體的生活行態,所以大部份都將遺體冰存在殯儀館。鄉下人由於大部份都將遺體請回家中,當告別式結束後要將遺體送去火化會用靈車運送。都市人由於大部份都將遺體冰存在殯儀館內,而大部份的殯儀館離火葬場都很近,有的殯儀館甚至裡面就有火葬場,所以幾乎看不到靈車,有著諸如此類的差異。

早期大部份的臺灣人大都將死者土葬,六年之後再撿骨重新安葬。火葬的方式則從日治時期開始,除了日本佛教亦有火葬習俗之外,官方以公共衛生的觀點推行火葬,開始建立起台灣的公共火葬場,然而除少數極為虔誠的佛教徒之外,一般台灣民眾對此非傳統「入土為安」的火葬方式仍難以接受[8]。臺灣地小人稠,越來越沒有大面積的土地可以提供土葬,5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便開始鼓勵國人將往生者的遺體火化,隨著台灣喪葬風俗的改變,在沒有法律強制要求下,2014年全國火化率已達92.83%,目前喪家選擇火化後,骨灰多進塔安厝。2002年起,殯葬管理條例也引進倡導了「環保自然葬」如樹葬、花葬、灑葬、海葬等新型的喪葬方式,據統計2002至2014年間使用此類環保自然葬形式的民眾約有二萬人。

閱讀 1313 次數
此分類更多內容: « 殯葬方式 台灣喪禮流程 »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