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子是雕刻成獅子形狀的石頭,是在中國文化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受中國文化影響地區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樑、府邸、園林、陵墓,以及印鈕上都會看到它。
石獅或石獅子一詞在更多時候,是指放在建築物大門口兩側的一對獅子造像,而其材質便不單限於石材,亦有以水泥[1]加鋼筋或玻璃纖維製成的獅子,甚或金屬所製,於此意義上都曾統稱為「石獅子」。
中式傳統石獅造型不同於今日所見之獅子,可能是因中國自古不產獅子,雕塑者無從描摹;但也有說法是西域獅與非洲獅體態不同的緣故;或是石獅作用為鎮守化煞視為瑞獸,具誇張神異而踏球含珠。近代則有寫實造像之石獅子作為大門裝飾。
看門的石獅子的擺放是有規矩的,成雙成對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放在門口左側的雄獅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繡球或者兩前爪之間放一個繡球;門口右側雌獅則雕成左前爪撫摸幼獅或者兩前爪之間臥一幼獅。
石獅子在大門兩側的擺放都是以人從大門裡出來的方向為參照的。當人從大門裡出來時,雄獅應該在人的左側,而雌獅則是在人的右側。而從門外進入時,則剛好相反。有些建築物大門裡外都有一對石獅子的話,門的外面(也就是進門方向)是雄獅在右側,雌獅在左側;門的裡面(也就是出門方向)是雄獅在左側,雌獅在右側。也就是說,如果從大門裡出來的話,門的內外兩側左邊一定是雄獅,右邊一定是雌獅。
上面的所述的情況是帶有普遍性的,但是也有一些例外的情況。例如嘉峪關內側關帝廟前的石獅子,曲阜孔府前面的石獅子,鼓樓內東華門大街南北兩側的石獅子。這些獅子的造型就比較特別,爪下沒有繡球和幼獅,難以區分雌雄。另外,泰山上「孔子登臨處」的四柱三門坊前後兩面的兩對石獅子,卻是左雌右雄,與通常的情況正好相反,其中的意義則不得而知。
石獅子通常以須彌座為基座,基座上有錦鋪(鋪在須彌座上,四角垂在須彌座的四面)。獅子的造型各異,在中國又經過了美化修飾,基本的形態都是滿頭捲髮,威武雄壯。
石獅子在文化上的含義歷來沒有統一的說法。而在《北京形勢大略》一書中則認為:「石者實也,獅者思也,言思前人創業後人守成之不易也。」
石獅子作為一種建築的裝飾,大多用於宮殿、廟觀、衙署(古代的政府機關)以及高級官員、貴族和富商的住宅門口。而在現代,一般石獅子則多放在一些商店的門口。
作家龍應台在其著作《百年思索》中「從石獅子出發」一文裡說道:「中國沒有活生生的獅子,所以廟前畫裡、鑼鼓陣中的獅子是走了樣的獅子。然而走了樣的獅子並不是謊言,因為它是圖騰,既是圖騰,當然就無所謂走樣不走樣……。」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